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/负极材料、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。

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: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。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,并且是可以充电的。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,其安全性、比容量自放电率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。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,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。

工作原理

锂电池基本原理

锂金属电池:

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、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、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。

放电反应:Li+MnO2=LiMnO2

锂离子电池:

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、石墨负极材料、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。

正极

正极材料:可选的正极材料很多,目前市场常见的正极活性材料如下表所示:

正极材料 化学成分 标称电压 结构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成本 安全性
钴酸锂(LCO) LiCoO2 3.7 V 层状
锰酸锂(LMO) Li2Mn2O4 3.6V 尖晶石
镍酸锂(LNO) LiNiO2 3.6V 层状
磷酸铁锂(LFP) LiFePO4 3.2 V 橄榄石
镍钴铝三元(NCA) LiNixCoyAl(1-x-y)O2 3.6V 层状
镍钴锰三元(NCM) LiNixCoyMn(1-x-y)O2 3.6V 层状

正极反应:放电时锂离子嵌入,充电时锂离子脱嵌

负极

负极材料:多采用石墨。另外锂金属、锂合金、硅碳负极、氧化物负极材料等也可用于负极。

负极反应:放电时锂离子脱嵌,充电时锂离子嵌入。

早期研发

锂电池最早期应用在心脏起搏器中。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,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,使得植入人体的起搏器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。

种类

代号 化学成份分类 正极 电解液 负极 公称电压 附注
B 锂-氟化石墨电池 氟化石墨(一种氟化碳) 非水系有机电解液 3.0V
C 锂-二氧化锰电池 热处理过的二氧化锰 高氯酸锂非水系有机电解液 3.0V 最常见的一次性3V锂电池,常简称锂锰电池
E 锂-亚硫酰氯电池 亚硫酰氯 四氯铝酸锂非水系有机电解液 3.6V或3.5V
F 锂-硫化铁电池 硫化铁 非水系有机电解液 1.5V 可用来替代一般1.5V碱性电池,常简称锂铁电池
G 锂-氧化铜电池 氧化铜 非水系有机电解液 1.5V

主要材料

碳负极材料

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,如人工石墨、天然石墨、中间相碳微球、石油焦碳纤维、热解树脂碳等。

电池膨胀损坏

锂电池芯过充到电压高于 4.2V 后,会开始产生副作用。过充电压愈高,危险性也跟着愈高。锂电芯电压高于 4.2V 后,正极材料内剩下的锂原子数量不到一半, 此时储存格常会垮掉, 让电池产生永久性的容量损失。 如果继续充电,由于负极的储存格已经装满了锂原子,后续的锂金属会堆积于负极材料表面。这些锂原子会由负极表面往锂离子来的方向长出树枝状结晶。这些锂金属结晶会穿过隔膜,使正负极短路。有时在短路发生前电池就先爆炸,这是因为在过充过程,电解液等材料会分解产生气体,使得电池外壳或压力阀鼓胀破裂,让氧气进去与堆积在负极表面的锂原子反应,进而爆炸。

因此,锂电池充电时,一定要设定电压上限, 才可以同时兼顾到电池的寿命、容量、和安全性。最理想的充电电压上限为 4.2V。 锂电芯放电时也要有电压下限。 当电芯电压低于 2.4V 时, 部分材料会开始被破坏。 又由于电池会自放电, 放愈久电压会愈低,因此,放电时最好不要放到 2.4V 才停止。锂电池从 3.0V 放电到 2.4V 这段期间,所释放 的能量只占电池容量的 3%左右。因此,3.0V 是一个理想的放电截止电压。 充放电时,除了电压的限制,电流的限制也有其必要。电流过大时,锂离子来不及进入储存格,会聚集于材料表面。

爆炸原因

1、内部极化较大;

2、极片吸水,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气鼓;

3、电解液本身的质量、性能问题;

4、注液时候注液量达不到工艺要求;

5、装配制程中激光焊接密封性能差,测漏气时漏气;

6、粉尘、极片粉尘首先易导致微短路;

7、正负极片较工艺范围偏厚,入壳难;

8、注液封口问题,钢珠密封性能不好导致气鼓;

9、壳体来料存在壳壁偏厚,壳体变形影响厚度;

10、外面环境温度过高也是导致爆炸的主要原因。

爆炸类型

爆炸类型分析电池芯爆炸的类形可归纳为外部短路、内部短路、及过充三种。

电池特点

优点

1.能量比较高。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,已达到460-600Wh/kg,是铅酸电池的约6-7倍;

2.使用寿命长,使用寿命可达到6年以上,磷酸亚铁锂为正极的电池1C(100%DOD)充放电,有可以使用10,000次的记录;

3.额定电压高(单体工作电压为3.7V或3.2V),约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,便于组成电池电源组;锂电池可以通过一种新型的锂电池调压器的技术,将电压调至3.0V,以适合小电器的使用。

4.具备高功率承受力,其中电动汽车用的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15-30C充放电的能力,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;

5.自放电率很低,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之一,一般可做到1%/月以下,不到镍氢电池的1/20;

6.重量轻,相同体积下重量约为铅酸产品的1/6-1/5;

7.高低温适应性强,可以在-20℃–60℃的环境下使用,经过工艺上的处理,可以在-45℃环境下使用;

8.绿色环保,不论生产、使用和报废,都不含有、也不产生任何铅、汞、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和物质。

9.生产基本不消耗水,对缺水的我国来说,十分有利。

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。比能量用Wh/kg或Wh/L来表示。Wh是能量的单位,W是瓦、h是小时;kg是千克(重量单位),L是升(体积单位)。

缺点

1.锂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,有发生爆炸的危险。

2.钴酸锂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,价格昂贵,安全性较差。

3.锂离子电池均需保护线路,防止电池被过充过放电。

4.生产要求条件高,成本高。

5.使用条件有限制,高低温使用危险大。

电池特征

  1.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是相同容量的镍镉或镍氢电池的一半,体积是镍镉的20-30%,镍氢的35-50%。
  2. 高电压一个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工作电压为3.7V(平均值),相当于三个串联的镍镉或镍氢电池。
  3. 无污染锂离子电池不含有诸如镉、铅、汞之类的有害金属物质。
  4. 不含金属锂锂离子电池不含金属锂,因而不受飞机运输关于禁止在客机携带锂电池等规定的限制。
  5. 循环寿命高在正常条件下,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周期可超过500次,磷酸亚铁锂则可以达到2000次。
  6. 无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镍镉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,电池的容量减少的现象。锂离子电池不存在这种效应。
  7. 快速充电使用额定电压为4.2V的恒流恒压充电器,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在1.5-2.5个小时内就充满电;而新开发的磷铁锂电池,已经可以在35分钟内充满电。

延长寿命

  1. 如果长期用外接电源为笔记本电脑供电,或者电池电量已经超过80%,马上取下电池。平时充电不需将电池充满,充至80%左右即可。调整操作系统的电源选项,将电量警报调至20%以上,平时电池电量最低不要低于20%。
  2. 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,充好电就应立刻断开电源线 (包括充电功能的USB接口),一直连接会损害电池。要经常充电,但不必非得把电池充满。
  3. 无论是对笔记本还是手机等,都一定不要让电池耗尽(自动关机)。
  4. 如果要外出旅行,可把电池充满,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为电器充电。
  5. 使用更为智能省电的操作系统。

锂离子电池是指Li+嵌入化合物为正、负极的二次电池。

正极:LiCoO2 + 导电剂 + 粘合剂 + 集流体(铝箔)

LiCoO2 (10μm): 96.0%

导电剂(Carbon ECP) 2.0%

粘合剂(PVDF 761) 2.0%

NMP(增加粘结性): 固体物质的重量比约为 810:1496

正极活性物质:

钴酸锂:正极活性物质,锂离子源,为电池提高锂源。非极性物质,不规则形

状,粒径 D50 一般为 6-8 μm,含水量≤0.2%,通常为碱性,pH 值为 10-11

左右。

锰酸锂:非极性物质,不规则形状,粒径 D50 一般为 5-7 μm,含水量≤0.2%,

通常为弱碱性,pH 值为 8 左右。

三元材料则是镍钴锰酸锂Li(NiCoMn)O2,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,是以镍盐、钴盐、锰盐为原料,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,三元材料做正极的电池相对于钴酸锂电池安全性高,钴酸锂和三元材料都是良好的锂电池正极材料,但是其化学特性各有差异,因此,针对其不同的化学特性,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。

导电剂:链状物,含水量< 1%,粒径一般为 1-5 μm。通常使用导电性优异的超导碳黑,其作用:

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,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

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,增加反应界面,减少极化。

PVDF 粘合剂:非极性物质,链状物,分子量从 300,000 到 3,000,000 不等;吸水 后分子量下降,粘性变差。用于将钴酸锂、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。

NMP:弱极性液体,用来溶解/溶胀 PVDF,同时用来稀释浆料。

集流体(正极引线):由铝箔或铝带制成。

负极:石墨 + 导电剂 + 增稠剂(CMC)+ 粘结剂(SBR)+ 集流体(铜箔)

添加剂:降低不可逆反应,提高粘附力,提高浆料黏度,防止浆料沉淀

增稠剂/防沉淀剂(CMC):高分子化合物,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。

异丙醇:弱极性物质,加入后可减小粘合剂溶液的极性,提高石墨和粘合剂溶 液的相容性;具有强烈的消泡作用;易催化粘合剂网状交链,提高粘结强度。

乙醇:弱极性物质,加入后可减小粘合剂溶液的极性,提高石墨和粘合剂溶液 的相容性;具有强烈的消泡作用;易催化粘合剂线性交链,提高粘结强度 (异丙醇和乙醇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,大批量生产时可考虑成本因素然 后选择添加哪种)

●锂电池的一些标准如下:

电性能:

\1. 额定容量:0.5C 放电,单体电池放电时间不低于 2h,电池组放电时间不低于 1h54min(95%);

\2. 1C 放电容量:1C 放电,单体电池放电时间不低于 57min(95%),电池组放电时间不低于54min(90%);

\3. 低温放电容量:-20°C 下 0.5C 放电,单体或电池组放电时间均不低于 1h12min(60%);

\4. 高温放电容量:55°C 下 0.5C 放电,单体电池放电时间不低于 1h54min(95%),电池组 放电时间不低于 1h48min(90%);

\5. 荷电保持及恢复能力:满电常温下搁置 28 天,荷电保持放电时间不低于 1h36min(80%),荷电恢复放电时间不低于 1h48min(90%);

\6. 储存性能:进行贮存试验的单体电池或电池组应选自生产日期不足 3 个月的,贮存前充5 0%~60%的容量,在环境温度 40℃±5°C,相对湿度 45%~75%的环境贮存 90 天。贮存期满后取出电池组,用 0.2C 充满电搁置 1h 后,以 0.5C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,上述试验可重复测试 3 次,放电时间不低于 1h12min(60%);

\7. 循环寿命:电池或电池组采用 0.2C 充电,0.5C 放电做循环,当连续两次放电容量低于 72 min(60%)时停止测试,单体电池循环寿命不低于 600 次(钴酸锂)、三元500次、锰酸锂200次,电池组循环寿命不低于 500(钴酸锂)次三元350次、锰酸锂150次;

\8. 高温搁置寿命:应选自生产日期不足三个月的单体电池的进行高温搁置寿命试验,进行搁置前应充入 50%±5%的容量,然后在环境温度为 55℃±2°C 的条下搁置 7 天。7 天后将电 池取出,在环境温度为 20℃±5°C 下搁置 2~5h。先以 0.5C 将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,0.5h 后按 0.2C 进行充电,静置 0.5h 后,再以 0.5C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,以此容量作为恢复容量。以上步骤为 1 周循环,直至某周放电时间低于 72min(60%),试验结束。搁置寿命不低于 56 天(8 周循环)。

安全性能:

\1. 持续充电:将单体电池以 0.2ItA 恒流充电,当单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,改为 恒压充电并保持 28d,试验结束后,应不泄漏、不泄气、不破裂、不起火、不爆炸(相当 于满电浮充)。

\2. 过充电:将单体电池用恒流稳压源以 3C 恒流充电,电压达到 10V 后转为恒压充电,直到 电池爆炸或起火或充电时间为 90min 或电池表面温度稳定(45min 内温差≤2°C)时停止充 电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(3C10V);将电池组用稳压源以 0.5ItA 恒流充电,电压达到 n×5V(n 为串联单体电池数)后转为恒压充电,直到电池组爆炸或起火或充电时间为 90m in 或电池组表面温度稳定(45min 内温差≤2°C)时停止充电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
\3. 强制放电(反向充电):将单体电池先以 0.2It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,然后以 1ItA 电流对 电池进行反向充电,要求充电时间不低于 90min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;将电池组其中 一只单体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,其余均为充满电态的电池,再以 1ItA 恒流放电至电池组的 电压为 0V 时停止放电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
\4. 短路测试:将单体电池经外部短路 90min,或电池表面温度稳定(45min 内温差≤2°C)时 停止短路,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 50mΩ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;将电池组的正负极用小 于电阻 0.1Ω 的铜导线连接直至电池组电压小于 0.2V 或电池组表面温度稳定(45min 内温 差≤2°C),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
*环境适应性:*

\1. 高温烘烤:将单体电池放入高温防爆箱中,以(5±2°C)/min 升温速率升温至 130℃,在 该温度下保温 10min。

\2. 高温储存:将单体电池或电池组放置在 75±2°C 的烘箱中搁置 48h,电池应,应不泄漏、不 泄气、不破裂、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
\3. 低气压:(UL 标准)。

●锂电池使用安全保护

w 电池过充功能:P+与 P-之间加上充电器,对电池充电,电池电压充到过充检

测电压(4.3±0.04V)时,保护电路动作,切断充电通路,实现过充保护

w 电池过放保护功能:在 P+与 P-之间接上负载让电池放电,当电池电压下降到 过放电压(2.5±0.1)时,保护电路动作,关断放电通路,实现过放保护

w 短路保护功能:当 P+与 P-短路时,保护电路会在 5-50uS 内迅速动作,切断 通路,实现短路保护

w 过流保护功能:当 V-端电压达(0.15±0.02V)时,保护电路会在 5-26ms 内

迅速动作,切断通路,实现过流保护)